作為臨床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,
醫用耗材的應用范圍可謂十分廣泛,從門診到手術再到康復,幾乎都能看到醫用耗材的身影。正因如此,各級醫療機構每日所用到的醫用耗材的數量可謂十分驚人。為了進一步降低醫用耗材,特別是高值醫用耗材的采購成本,國家有關部門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規,希望通過集采的方式來實現降低采購價格的目的。
再生醫學網獲悉,近日,國家組織醫用耗材聯合采購平臺發布了《國家組織人工晶體類及運動醫學類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公告(第1號)》,標志著第四批高值醫用耗材國采正式開啟!
1、產品類別微調
與此前的征求意見稿相比,人工晶體類相關耗材產品類別細化,運動醫學類相關耗材移出了過線器和骨形成蛋白,后兩者將由地方通過競價、限價掛網等方式規范產品掛網價。
2、精細管理
明確要求強化
集采各環節的精細化管理,包括精準制定采購文件、監測產品采購使用情況、細化考核措施等,這將增加企業在采購過程中的監管壓力,但也提供了更多合規經營的機會。
3、集采隊伍建設
要持續提質,全力推進藥品和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取得更大成效,同時強調要加強集采隊伍建設,這意味著企業需要提高自身的競爭力,擁有更強的談判和營銷團隊。
4、日常監管
強化日常監管,防范廉政風險,意味著政府將加大對企業的監管力度,對不合規行為將進行嚴懲。
在過去,各級醫療機構在高值醫用耗材采購上所花費的金錢可謂海量,這也進一步加重了患者的經濟負擔。萬幸的是,隨著醫改工作的持續推進,這一問題或將得到解決。對此,
再生醫學網表示,從這一角度來看,該項政策的發布可謂是一場“及時雨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