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衰,即
心力衰竭,屬于一種常見的心臟疾病,會導致心肌衰弱和泵血功能喪失,嚴重者,甚至還會引起死亡。更糟糕的是,目前臨床上針對心力衰竭并無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,這無疑加劇了心衰風險。不過,隨著細胞療法的問世,讓心衰患者看到了新的治療希望。
再生醫學網獲悉,近日,來自德克薩斯心臟研究所的研究人員使用間充質前體細胞(MPC)來治療慢性心力衰竭患者,結果顯示,MPC療法能夠長期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預后,顯著降低他們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的發生率。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《美國心臟病學會雜志》上。
這是一項名為DREAM-HF(異基因間充質前體細胞在心力衰竭臨床事件的雙盲隨機評估)的三期臨床試驗,共56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參與,他們同時也接受標準的心力衰竭治療。
該臨床試驗的平均隨訪時間為30個月,旨在研究由免疫選擇、培養擴增
間充質前體細胞(MPC)組成的MPC對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次數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響。
在該項臨床試驗中,試驗組患者接受了心臟直接注射MPC,而對照組患者接受了模擬手術,沒有注射MPC。
臨床試驗結果顯示,接受MPC治療的心力衰竭患者在前12個月內左心室肌肉顯著增強,在平均30個月的隨訪中,MPC治療顯著降低了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血管死亡、心臟病發作或中風風險,而那些炎癥加重的心力衰竭患者的風險降低效果更明顯。
具體來說,MPC治療使心力衰竭患者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的發生率降低了58.5%,在炎癥血液標志物水平較高的心力衰竭患者中,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的發生率降低了75.3%。
試驗結果證明了間充質前體細胞(MPC)療法能夠長期改善由于泵血功能差導致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預后,這是心血管疾病細胞治療領域的一個重要里程碑。
干細胞療法作為再生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,自問世起就備受醫學界青睞,甚至被贊譽為“下一代主流醫療技術”,并被廣泛地應用在癌癥、罕見病等疾病治療領域,且收效甚好。對此,
再生醫學網表示,隨著該項研究成果問世,再次證明了干細胞療法的強大之處。
關鍵字:細胞療法,間充質干細胞,干細胞,心力衰竭,心衰
反饋